-
a股怎么开杠杆 从利川到全世界!_文化_柏杨镇_幺妹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2:14 点击次数:1504月13日发行的《光明日报》
刊登文章
《利川灯歌:把<龙船调>唱响世界》
↓↓↓
以下为全文
展开剩余77%△利川灯歌表演现场
利川灯歌中有角色扮演:车车灯的主要角色有幺妹、书生、媒公、媒婆;彩龙船的主要角色是幺妹、船夫、艄公、陪妹(丫鬟)。幺妹是灯歌的主角,也是表演的核心,其装扮十分讲究,仅头饰“二龙格子”里外就有六七层。幺妹是船或车的“芯子”,以步法的变化控制固定在腰部的彩龙船或车车灯的进退翩跹。
△利川灯歌表演者
传承:职业民间 多路并举
在利川灯歌的传承发展中,专业文艺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灯歌中有一首《种瓜调》,一共十段,一段两句,从正月唱到十月,结合新年、春分、清明、立夏、端午、三伏、中秋、重阳等节气,叙述瓜子从种植到成熟收获的全过程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利川文化工作者周叙卿、黄业威对《种瓜调》进行创编,改变演唱形式,去掉表演道具,将歌词长度由原来的十段缩减到三段,内容变为正月、二月、三月的“拜年”“踏青”“赶场”,主题从歌唱传统农事转为表现社会交往、男女爱情;保留原歌曲的全部副歌,增加了“妹娃要过河,哪个来推我”“我来推你嘛”的经典对白,从而有了广为人知的《龙船调》。如今,《龙船调》已是享誉全球的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,利川灯歌也因此从乡音土调迈入大雅之堂、从民间歌唱走上世界舞台。当地政府围绕“龙船调”品牌再开发,形成了以“龙船调”命名的艺术节、民歌传唱大赛、民歌小镇、主题公园、文化网站、丛书期刊等文化品牌,带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。
利川灯歌并没有因为专业人士的介入而失去民间土壤。灯歌发源地柏杨镇依靠民间艺术团队繁荣灯歌文化。2011年起,当地组织民间老艺人走村串户,宣传发动,形成民歌团队近百支,其中“柏杨农民艺术团”还获得“全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”的称号。艺术团每年演出数百场,多次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和多个栏目表演。艺术团原团长陈秀丽回应时代生活,创作了《大赞文明人》《众人划桨开大船》《妈屋要来接》等广为传唱的新灯歌;根据《龙船调》组织创作的镇歌《龙船调的家》极大地提高了山村小镇柏杨坝的知名度。现任团长谭琴琴是位“80后”,也是利川灯歌第19代传承人。她积极通过文旅、研学等方式将灯歌文化融入现代社会,建立“遗宝宝风情馆”,开设灯歌非遗课程,推进灯歌进校园、进景区、进社区。如今,在利川,灯歌文化不只是老一辈人过去的回忆,更是当代年轻人生生不息的生活。因为灯歌文化的繁荣,柏杨坝镇成了“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”和“中国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利川灯歌,上承历史,下连时代,扎根现实生活,唱响世界舞台,努力实践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利用。
(作者:杨秀芝、张栋,分别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和博士生)
来源/光明日报a股怎么开杠杆
发布于:湖北省